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5E38
倉頡 FBRLB
康熙字典 P.333 #12
宋本廣韻 P.176 #17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16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271 #3709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290 #10119
商務新詞典 黃港生, 1991
商務新詞典
黃港生, 1991
P.217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 1992
P.71 #1154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47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73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09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188 #4412
〈1997修訂本〉P.219 #4412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191 #2535
The Student’s Cantonese-English Dictionary Bernard F. Meyer (馬奕猷), Theodore F. Wempe, 1947
The Student’s Cantonese-English Dictionary
Bernard F. Meyer (馬奕猷), Theodore F. Wempe, 1947
P.565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55

時常,經常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43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95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20

恒也,久也,平常也,又丈六尺也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47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110

꜁shéüng

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葉道勝), 1910
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葉道勝), 1910
P.846

꜁shéung

A Chinese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1877
A Chinese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1877
P.609

꜁shéung

英華分韻撮要 Samuel Wells Williams (衛三畏廉士甫),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Samuel Wells Williams (衛三畏廉士甫), 1856
P.434

꜁shéung

初學粵音切要 John Chalmers (湛約翰),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John Chalmers (湛約翰), 1855
P.11

時章切(s'eong 下平聲)

分韻撮要 溫岐山較輯, <1782
分韻撮要
溫岐山較輯, <1782
〈壁魚本〉上卷‧第 34 頁‧後半
〈六桂本〉二卷‧第 33 頁‧前半

第九張掌帳着 平聲 常小韻

恒也。又經常,尋常

小韻同音字:裳, 嘗, 鱨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𠀤音裳。【玉篇】恆也。【正韻】久也。【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繫辭】動靜有常。【詩.周頌】𨻰常于時夏。【箋】謂𨻰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又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又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又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又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𨻰置常州。 又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又水名。【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書.禹貢】作恆。 又旂名。【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大常。【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又常服。【詩.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又【廣韻】倍尋曰常。 又車戟名。【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又木名。【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又姓。【廣韻】出河內。【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又與裳同。【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考證:〔【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旂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太常。〕 謹照原文旂改旗太改大。

調聲表

查看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