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5916
部首
倉頡 NIY
康熙字典 P.246 #2
宋本廣韻 P.382 #25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ngoi6]  15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42 #0499
[ngoi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252 #08769
[ngoi6]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56 #823
[ngoi6]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34
[ngoi6]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58
[ngoi6]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95
[ngoi6]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160 #3729
[ngoi6]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285 #34525
[ngoi6]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75
[ngoi6]

內外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36
[ngoi6]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46
[ngoi6]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56
[ngoi6]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30
[ngoi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16
[ngoi6]

外邊也,外國也。妻稱夫為外子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56
[ngoi6]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77

ngoi꜅   [ngoi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327

ngoi꜅   [ngoi6]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8

岸代切(ngoy 下去聲)   [ngoi6]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古文〕𡖄【廣韻】【集韻】五會切【韻會】魚會切,𠀤歪去聲。內之對,表也。【易·坤卦文言】義以方外。【家人彖傳】男正位乎外。【禮·祭義】禮也者,動於外者也。【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列子·仲尼篇】遠在八荒之外。 又疏斥也。【易·泰卦彖傳】內君子,而外小人。【前漢·霍光傳】盡外我家。 又度外,置之也。【後漢·光武紀】暫置此兩子于度外。 又方外,散人也。【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 又【集韻】五活切,音杌。【黃庭經】洞視得見無內外,存嗽五牙不飢渴,神華執中六丁謁。 又叶征例切,音制。【詩·魏風】十畝之外兮。叶下泄逝。 【說文】外,遠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于事外矣。會意。
考證:〔【禮·祭儀】禮也者,動乎外者也。〕 謹照原書祭儀改祭義。照原文動乎改動於。〔【易·否卦彖傳】內君子,而外小人。〕 謹照原書否卦改泰卦。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