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56DE
部首
倉頡 WR
康熙字典 P.216 #26
宋本廣韻 P.96 #27
異體字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wui4]
15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返歸;轉動;屈服,不回;次;篇
  3.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建議讀音
  4.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6. 粵語同音字典
    返歸;轉動;屈服,不回;次;篇
  7. 同音字彙
  8. 部身字典
    ㈠轉也,去而復還皆曰回。曲也,邪也,如"姦回"。一次曰一回。小說一篇曰一回。回教,莫罕穆德所創,盛行於中亞細亞及我國西北諸省。我國新疆等地多奉回教,謂之回族
  9. 道字典
    回來
  10. 粵音韻彙
  1.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2.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3.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4.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回轉也,邪曲也,返顧也,宗教名也
  5.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wui6]
3
  1.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畏避,「刺舉無所回避」
  2. 粵語同音字典
    畏避,「刺舉無所回避」
  3. 部身字典
    ㈡畏避也,如"回避",(亦作囘,俗作囬誤)
讀音分佈
根據 [wui4]  15 [wui6]  3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266 #3646
[wui4]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328 #11453
[wui4]

返歸;轉動;屈服,不回;次;篇

P.329 #11468
[wui6]

畏避,「刺舉無所回避」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51 #716
[wui4]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28
[wui4]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58
[wui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23
[wui4]

返歸;轉動;屈服,不回;次;篇

P.123
[wui6]

畏避,「刺舉無所回避」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229 #5427
[wui4]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140 #2410
[wui4]

㈠轉也,去而復還皆曰回。曲也,邪也,如"姦回"。一次曰一回。小說一篇曰一回。回教,莫罕穆德所創,盛行於中亞細亞及我國西北諸省。我國新疆等地多奉回教,謂之回族

P.140 #2410
[wui6]

㈡畏避也,如"回避",(亦作囘,俗作囬誤)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82
[wui4]

回來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46
[wui4]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30
[wui4]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65
[wui4]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116
[wui4]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14
[wui4]

回轉也,邪曲也,返顧也,宗教名也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58
[wui4]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64

꜁ui   [wui4]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641

꜁úi   [wui4]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7

喻回切(-ooey 下平聲)   [wui4]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𠀤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 又【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 又【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 又【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 又【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 又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 又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寬衣也,取其裵回之狀。【張衡·思𤣥賦】馬倚輈而徘回。【註】言踟躊不進也。 又低回,紆衍貌。【史記·孔子世家贊】適魯,觀仲尼車服禮器,余低回留之,不能去。【前漢·揚雄傳】大道低回。 又姓。【韻會】古賢者方回之後。【正字通】明宣德中御史回續。 又地名。【後漢·郡國志】右扶風有回城,名曰回中。 又通作迴。【荀子·儒效篇】圖迴天下於掌上。 又通作廻。【史記·鄒陽傳】墨子廻車。 又【正字通】回回,國名。西域大食國種也。明丘濬曰:國在玉門關外萬里,𨻰隋閒入中國。金元以後,蔓延滋甚,所至輒相親守,其所謂敎門者尤篤,今在在有之。 又【集韻】【韻會】𠀤戸賄切,音悔。繞也。【左傳·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讀上聲。 又【集韻】【韻會】𠀤胡對切,音繢。【前漢·趙充國傳】回遠千里。【註】回謂路迂回也,音胡悔反。 又畏避也。【前漢·王溫舒傳】卽有避回。【註】謂不盡意,捕擊盜賊。又【蓋寬饒傳】刺舉無所回避。【註】回𠀤讀若諱。 俗作囬。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