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54A2
部首
倉頡 RRMMS
康熙字典 P.186 #2
宋本廣韻 P.506 #32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5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22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160 #3734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40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31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32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52

ngok꜇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328

ngok꜇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廣韻】五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逆各切,𠀤音愕。【玉篇】驚咢也。【詩·大雅】或歌或咢。【爾雅·釋樂】徒擊鼓謂之咢。【疏】孫炎云:聲驚咢也。 又【韻會】與諤通。【前漢·韋賢傳】咢咢黃髮。【註】師古曰:咢咢,直言也。 又【後漢·張衡思𤣥賦】冠咢咢其映蓋。【註】咢咢,冠高貌也。一作岌。【文選】作喦。 又【正韻】與鍔同。【前漢·王褒傳】越砥斂其咢。【註】刃旁曰咢。 【說文】本作㖾。

調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