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547C
倉頡 RHFD
康熙字典 P.183 #14
宋本廣韻 P.83 #9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16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243 #332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86 #02918
 
商務新詞典 黃港生, 1991
商務新詞典
黃港生, 1991
P.121

P.121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 1992
P.42 #545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21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39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33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56 #1253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310 #35312
 
The Student’s Cantonese-English Dictionary Bernard F. Meyer (馬奕猷), Theodore F. Wempe, 1947
The Student’s Cantonese-English Dictionary
Bernard F. Meyer (馬奕猷), Theodore F. Wempe, 1947
P.89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77

呼喚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45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114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12

噓氣外出也,喚也,大叫也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49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51

꜀fu

P.51

ho꜅

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葉道勝), 1910
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葉道勝), 1910
P.152

꜀fú

A Chinese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1877
A Chinese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1877
P.116

꜀fú

英華分韻撮要 Samuel Wells Williams (衛三畏廉士甫),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Samuel Wells Williams (衛三畏廉士甫), 1856
P.58

꜀fú

初學粵音切要 John Chalmers (湛約翰),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John Chalmers (湛約翰), 1855
P.1

非烏切(foo 上平聲)

分韻撮要 溫岐山較輯, <1782
分韻撮要
溫岐山較輯, <1782
〈壁魚本〉下卷‧第 4 頁‧前半
〈六桂本〉二卷‧第 52 頁‧前半

第十二孤古故 平聲 夫小韻

呼喚

小韻同音字:夫, 砆, 玞, 鈇, 趺, 孚, 桴, 郛, 俘, 痡, 枹, 旉, 敷, 膚, 柎, 怤, 枯, 莩, 嘑, 篐, 𭟼, 麱
校訂註 (原字不明或難以描述)→喚(據六桂本定)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古文〕𠰗戲【唐韻】荒烏切【集韻】【韻會】【正韻】荒胡切,𠀤音虍。【說文】外息也。【韻會】出息爲呼,入息爲吸。 又【廣韻】喚也。 又【集韻】嗚呼,歎辭。【書.五子之歌】嗚呼曷歸。 又通作乎。【詩.大雅】於乎小子。 又通作虖。【前漢.武帝紀】嗚虖何施而臻此與。亦作嘑。 又姓。【廣韻】列仙傳有仙人呼子先,又複姓。【前漢.匈奴傳】呼衍氏。【註】師古曰:卽今鮮𤰞姓呼延者是也。 又呼沱,水名。【戰國策】南有呼沱易水。 又草名。【爾雅.釋草】蓫薚,馬尾。【疏】蔏𦸐,一名夜呼。 又【集韻】虛交切,音虓。與詨同。吳人謂叫呼爲詨。或作嚆嘮。 又【禮.檀弓】曾子聞之,瞿然曰呼。【註】呼,虛憊聲。【釋文】音虛,吹氣聲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荒故切,音戽。【廣韻】本作謼。號呼也。【詩.大雅】式號式呼。【釋文】呼,火胡反。又火故反【禮.曲禮】城上不呼。【釋文】呼,火故反。 又【集韻】許箇切,音𧬱。【左傳.文元年】江芉怒曰:呼役夫。【註】呼,發聲也。【釋文】呼,好賀反。 又【集韻】虛訝切,音嚇。與罅同。裂也。詳缶部罅字註。
考證:〔【爾雅.釋草】蓫薚,馬尾。【註】蔏𦸐,一名夜呼。〕 謹照原文註改疏。

調聲表

查看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