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4F5C
部首
倉頡 OHS
康熙字典 P.99 #7
宋本廣韻 P.370 #22
P.419 #19
P.506 #11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zok3]
14
[zo3]
2
[zou6]
2
  1.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做原寫,為也,造也。後世習作做。「方橋如此作」,見韓愈《方橋》詩
  2. 粵語同音字典
    做原寫,為也,造也。後世習作做。「方橋如此作」,見韓愈《方橋》詩
[zou3]
1
  1. 部身字典
    ㈡為也。(俗作做)
讀音分佈
根據 [zok3]  14 [zo3]  2 [zou6]  2 [zou3]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61 #0729
[zok3]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363 #12752
[zok3]

興起,振作;為也;造也

P.358 #12538
[zo3]

同詛,呪詛

P.366 #12838
[zou6]

做原寫,為也,造也。後世習作做。「方橋如此作」,見韓愈《方橋》詩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21 #122
[zok3]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5
[zok3]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35
[zok3]

興起,振作;為也;造也

P.133
[zo3]

同詛,呪詛

P.136
[zou6]

做原寫,為也,造也。後世習作做。「方橋如此作」,見韓愈《方橋》詩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41 #0879
[zok3]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207 #31211
[zok3]

㈠興起也,如「振作」。造也,如「創作」

   
P.207 #31211
[zou3]

㈡為也。(俗作做)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45
[zok3]

做作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39
[zok3]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42
[zok3]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32
[zok3]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158
[zok3]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7
[zok3]

造也,興起也,振起也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5
[zok3]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11

tsok⸰   [zok3]

P.11

tso꜄   [zo3]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592

tsok꜆   [zok3]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1

則學切(tsok 上入聲)   [zok3]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古文〕胙𢓓【唐韻】則洛切【集韻】【韻會】【正韻】卽各切,𠀤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 又振也。【書·康誥】作新民。 又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又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 又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 又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 又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 又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 又汨作,逸書篇名。 又姓。漢涿郡太守作顯。 又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賀切,音佐。【後漢·廉范傳】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無襦,今五袴。【韓愈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去問方橋,方橋如此作。今方音作讀佐。俗用做。 又【韻補】叶總古切,音阻。【韓愈·處州孔子廟𥓓】惟此廟學,鄴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又叶子悉切,音卽。【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𨻰琳·客難】太王築室,百堵俱作。西伯營臺,功不浹日。
考證:〔【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睹。〕 謹照原文睹改覩。 〔【詩·邶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謹照原文邶風改鄘風。

書目資料